首頁
網站導覽
:::
:::
衛教專區 > 談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1.
家有過動兒:
我是精神科醫師,猶記小時後的弟弟長得很可愛,大家都叫他小帥哥。小帥哥有用不完的精力,像個馬達一樣停不下來,儘管周遭的人怎麼勸他小心一點、動作慢一點,他還是常常會受傷。他的學習能力還不錯,可是老是少一根筋,需要別人不斷提醒。上小學後,學校老師最常說的評語是:
"
他很聰明、但是很不專心
"
。上課時,他的屁股、手像是長蟲一樣,永遠不能靜下來。小學時,他的功課還可以維持在中上。國中的功課越來越重,他開始跟不上,高中的時候,越來越不喜歡上課,有時還乾脆不去上課,到學校旁的電玩店打電動。大學考上一間吊車尾的學校,在大四時,被當掉太多科被退學了。當時,我已經是精神科的住院醫師,學到什麼是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知道不專心不是弟弟的錯,開始不去責怪他為什麼不好好念書。試著跟爸爸說明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症狀,爸爸起初聽不進去,覺得他是
"
生性懶散
""
散漫
",
經過很多次解釋,爸爸才開始接受過動症,也可以支持他去發展自己的興趣和工作。
2.
什麼是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簡寫
ADHD
,簡稱過動兒、過動症
)
目前醫學上的發現,它是一種慢性長期的神經生理疾病,相關可能原因有
:
神經傳導物質異常、遺傳及腦傷等。主要症狀包括:不專心、過動及衝動。而這些症狀通常開始出現在童年早期,有一半以上的過動兒症狀會持續到成年以後。國內外的統計資料顯示,小學生約百分之
5
到
7
兒童患有此症,男生比女生多。
ADHD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
DSM-IV
)的診斷準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診斷標準如下:
(
一
)
注意力不足的症狀包括:
1.
經常粗心大意,不注意細節,造成功課及其他活動中許多錯誤。
2.
無法持續注意力。
3.
心不在焉,有聽沒到。
4.
交代的事無法完成。
5.
無法安排工作或散慢,要人提醒才能完成。
6.
逃避或排斥須專心的工作,如做功課。
7.
常掉東掉西。
8.
易被外界吸引而分心。
9.
常需要被提醒每天要做的事。
(
二
)
過動衝動之症狀:
1.
無法安靜做好、扭來扭去。
2.
需要坐著時會離開座位。
3.
許多不該亂動的場合,會爬上爬下或亂跑。
4.
無法安靜的玩遊戲。
5.
不停的動。
6.
話太多。
7.
老師問題還沒問完,就搶先回答。
8.
無法耐心輪流、等待。
9.
插嘴或打斷別人。
上列
(
一
)
或
(
二
)
兩大類症狀任一類符合六項症狀以上:時間超過六個月,七歲前便開始、在兩種以上的場合上述症狀,且合併有學業、人際、情緒、行為等功能影響。每個
ADHD
的孩子的表現也會受疾病嚴重程度、合併出現的障礙、先天特質、以及後天教養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
(
三
)ADHD
的治療
:
ADHD
的治療是以藥物和行為治療為主,國內外的研究顯示藥物治療明顯的改善
ADHD
的症狀,藥物治
療效果優於只有行為治療,行為治療需配合藥物治療效果才顯著。在決定使用藥物治療
ADHD
患者前,首先要確定診斷,沒有達到診斷標準的孩子,可先給予行為治療和親職教育。如果確診為
ADHD
,除非孩子年齡太小或是症狀尚未造成老師的抱怨和學習困擾外,否則幾乎均建議使用藥物治療。早期治療,通常是低年級開始治療,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責任感以及自信心。
目前國內衛生署核准用來治療
ADHD
的藥物有:(
1
)中樞神經興奮劑:
Methylphenidate
,有兩種劑型
:
短效型
-Ritalin
利他能;長效型
-Concerta
專思達(
2
)非中樞神經興奮劑:
Atomoxetine
(思銳)。第一線的藥物為
methylphenidate,
約七到八成孩子有效。藥物可以幫助孩子增進注意力和組織能力,使用劑量與時間因人而異。
除了藥物治療以外,父母學習行為治療的方法,培養孩子自我控制能力,
ADHD
小孩往往缺乏組織能力和時間感,需要他人協助以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規範。照顧一個過動兒必需非常費心,父母常因為小孩行為問題被別人誤解不會管教小孩而感到挫敗,如果有發現小孩的
ADHD
的症狀,可以及早向醫師諮詢,不要害怕去面對這個疾病,只要肯面對就有希望。
(
文
/
莊蓓倩醫師
)
最後更新日期:10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