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網站導覽
:::
:::
衛教專區 > 自殺防治-全球串連
在今年
6
月份衛生福利部統計處公佈了
102
年十大死因統計結果分析,可發現國人自殺
死亡的人數為
3,565
人,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
12.0
人,較上年下降
8.4%
,共減少
201
人,主要係
45
至
64
歲自殺死亡人數減幅明顯所致,是繼民國
99
年以來,連續
4
年退出十大死因之列,位居主要死因之第
11
順位,顯見
政府積極推動自殺防治的觀念與措施已見成效。但即使如此,若依性別比例,自殺人數中男性佔
6
成
7
,女性佔
3
成
3
,居男性自殺死因第
10
順位,女性之第
12
順位,男
/
女死亡率比為
2.0
倍。再從各年齡層前
3
大死因來看,自殺是青少年
(1-14
歲
)
主要死因的第
2
順位,且為青壯年
(25-44
歲
)
主要死因的第
3
順位,說明了如何減少『青少年』及『青壯年』因自殺身亡的預防措施已可不容緩。
『自殺』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每個自殺者所承受的心理痛苦是難以想像的,他們的死亡讓家屬和朋友感到難過與遺憾,而且往往在社區產生重大的連鎖反應。全球每年大約超過
80
萬人死於自殺
;
這大致相當於每
40
秒就有
1
人因自殺死亡。每年因自殺損失的生命數,超過因戰爭去世及被謀殺的人數總和。在
2012
年,因自殺身亡的人數佔全球死亡人數的
1.4
%,為全球主要死因的第
15
順位。在歐洲與北美,精神疾病(特別是憂鬱症和酒精使用的相關疾患)是自殺的主要危險因素
;
然而在亞洲國家,個人的『衝動性』在自殺原因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自殺是涉及心理層面,社會,生物成因,文化和環境因素所致,我們很難用單一的原因來解釋一個人為什麼要自殺。
每年的
9
月
10
日是世界預防自殺日
(World Suicide Prevention Day)
,
今年
(2014
年
)
世界自殺防治日的主題是「自殺防治 全球串連」,這主題反映了一個事實:在自殺防治的過程中,「串連
(Connectedness)
」在各個層次上,都是相當重要的。所謂的『串連』是指個人與外界環境網絡關係,研究顯示當個
體
處於社交環境孤立的狀態,會增加他自殺的危險性,相對地,如果他擁有許多的社交連結,則為自殺防治的保護因子
!
因此若能夠協助那些社交孤立的朋友,提供他們情緒支持與友誼關係,其實是一種挽救生命的行為。『串連』的概念也可用於醫療體系及社會福利機構等的橫向聯繫,這在自殺防治上相當重要,能提供具有自殺高危機者有效且全方位的治療與轉介方案是所有網絡單位需要發展的目標。
亞洲國家其實仍屬於全球高自殺率的區域,台灣既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政府透過持續自殺防治的宣導與預防措施,全國歷年自殺身亡人數已逐年降低,退出全國十大死因之列,但青少年及青壯年的自殺率仍高,或許反應出這兩個世代的壓力與煩惱,須靠相關單位積極瞭解原因與介入處遇。此外,要達到國際自殺防治協會
(IASP)
所提出的「自殺防治 全球串連」的目標,政府也須做跨單位的整合與聯繫。社區民眾應提升對自殺防治的敏感度,對於周遭的親友能多加關懷,若發現自殺高危機個案,能做到一問、二應、三轉介,用心聆聽,伸出援手,相信你我都是優秀的自殺防治守門員。
(
文
/
臨床心理科潘威富主任
)
最後更新日期:103.09.26
檔案下載:
自殺防治-全球串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