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網站導覽
:::
:::
衛教專區 > 自殺防治:伸出援手 拯救生命
每年的
9
月
10
日
為國際自殺防治協會
(IASP)
和世界衛生組織
(WHO)
推動之「世界自殺防治日」。
要知道
自殺是多重因素造成的結果,其成因複雜而多樣,包括精神疾病、家庭因素、心理學、人際關係問題、社會經濟因素、及生物性體質因素。自殺是世界性的公共衛生議題,其中日本、南韓、中國大陸、俄羅斯及歐洲許多國家,都是屬於自殺風險率較高的國家
(
每
10
萬人口中高於
13
人
)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數據顯示,全世界每年有超過
80
萬的人死於自殺,等於平均每
40
秒就有一人自殺身亡、每
4
秒就有一人企圖自殺。從衛生署的統計報告,民國
103
年自殺死亡人數總計
3,546
人,
較上年減少
19
人,居國人主要死因之第
11
位,並
為近三年最低,若與自殺死亡人數最高的
95
年相比,一共減少了
860
人
(
降低
19.5%)
。
103
年自殺人數中男性占
6
成
7
,女性占
3
成
3
,居男性死因第
11
順位、女性之第
12
順位,男性自殺死亡率為女性的
2.0
倍。按標準化死亡率觀察,男性每十萬人口
15.9
人,女性每十萬人口
7.8
人。台灣自殺死亡率的特性,是隨年齡之增加而升高,以
65
歲以上者之每十萬人口
13.3
人最高,最低為未滿
25
歲者每十萬人口
2.5
人。這說明年長者的自殺防治預防顯得格外重要
!
從自殺方式分析,台灣最常使用的方式分別為上吊、燒炭、農藥及墜樓。台灣民眾選擇自殺方法的不同,與其年齡及所處的區域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是接近都會區的中年人,有比較高的機會採取燒炭自殺,如果是鄉村地區高齡的人口,傾向於農藥與上吊。如果是罹患重大精神病的年輕女性,墜樓的風險會比其他族群來的高。
政府於民國
94
年成立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推動全國之自殺防治,在政府與民間合作下,近幾年已見初步成效,台灣的自殺死亡率自
96
年以來逐漸下降,並於
99
年首度退出國人十大死因,近五年來亦都維持在十大死因排名之外,但自殺防治工作仍不可懈怠,仍須全民繼續努力投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目前台灣標準化自殺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
11.8
人,已離開世界衛生組織
(WHO)
所定義之自殺高度盛行率區域。
自殺防治守門員的推動,是自殺防治工作最重要的策略,從國外的文獻告訴我們,美國空軍推動
14
個守門人計畫之後,自殺死亡率下降
40
%,而且謀殺率下降
30
%,嚴重的家暴也下降
30
%,所以可以知道自殺防治不僅是單獨的預防自殺而已,許多的暴力或悲劇,事實上後面是有許多共同的因素。國家的自殺防治策略,是全面性
(universal)-
心理健康促進與特殊防護,例如在木炭包裝上面增加關懷標語,宣導【安心專線
0800-788-995
】;選擇性
(selective)-
高危險群發現、治療、處遇,例如像是以【心情溫度計】篩選出高危險群的個案;指標性
(indicative)-
企圖者與家屬追蹤、關懷、處遇,例如針對自殺未遂的民眾提供關懷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台灣
自殺防治中心
公布最新調查,台灣約
124
萬
5
千人有情緒困擾,其中
13.2%
的人曾有過自殺行為,推算約
16
萬
4,340
人,但僅
22.2%
曾求助於醫療院所。不過有
59.9%
民眾認為自己對自殺防治可以幫上忙,可見當民眾面對有情緒困擾的人時,仍願付出關懷,願意伸出援手,拯救生命。因此只要大家多一份關心,多用一點心聆聽,對發出自殺警訊的人伸出援手,人人都可以成為珍愛生命守門人。
(
文
/
潘威富主任
)
最後更新日期:104.11.25
檔案下載:
自殺防治:伸出援手 拯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