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網站導覽
:::
:::
衛教專區 > 難治型躁鬱症的治療方法
對於難治型躁鬱症之鬱期,用電療
(ECT)
及藥物治療之療效比較躁鬱症本身就很難治療,而躁鬱症之鬱期則更難處理,何況難治型躁鬱症之鬱期。對躁鬱症之鬱期,施以抗憂鬱劑治療,轉成躁期風險大增,必須使用一連串藥物才能降低此風險。電療在精神病症治療領域裏已被大多數醫師及文獻採用,尤其對難治型精神病或躁鬱症,更有其優異的表現。本研究採用
RCT (randomized control trail
隨機控制組試驗
)
方式,對於難治型躁鬱症之鬱期,用電療或藥物治療,以比較其療效
(
以前文獻未曾報告過
)
。
本試驗是在挪威進行,網羅了國內七大急性住院共
143
位躁鬱症鬱期之病人,分兩組,一組為電療,另一組為一連串藥物治療
(Algorithm-based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經篩選後共
36
位在電療組,
30
位在藥物治療組,各治療六週,
23
位完成電療,
20
位完成藥物治療。以
MADRS (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為主要結果
(primary outcome)
的量表,
IDS-CR(Inventory of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Clinician Rated)
、
CGI-BP(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for Bipolar disorder)
、反應及緩解速率
(response and remission rates)
以及反應及緩解的時間
(the time to response and remission)
為次要結果
(secondary outcomes)
的量表。統計方法以
Linear mix-effects modeling
和
Cox regression analyses
為主。
結果:在六週裏,平均
MADRS
分數,電療會比藥物治療降
6.6
分,在統計上是有意義的
(SE
:
2.05
,
CI:2.5-10.6)
。
IDS-C-R
降
9.4
分,統計上亦有意義
(SE
:
2.49
,
CI:4.6-14.3)
,
CGI-BP
降
0.7
分,無統計差異
(SE
:
0.13
,
CI:0.13-1.36)
。反應速率:電療
73.9%
比藥物治療
35.0%
高,統計上有差異
(χ2
:
6.57
,
P 0.01)
,緩解速率:電療
34.8%
,藥物治療
30.0%
,無統計差異
(P 0.74)
。至於反應及緩解時間並無統計尚差異,只是傾向電療時間較短。
藥學專欄
結論:經過嚴謹的臨床試驗得知:對於難治型躁鬱症之鬱期,用電療
(ECT)
比藥物治療療效好,雖然在反應速率上電療較好外,但在緩解速率及反應或緩解時間,兩者療效相同,顯示未來對於難治型躁鬱症之鬱期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作者希望有更好的治療方法問世。實驗限制:
1.
不是盲研究
(No blinded)
。
2.
樣本數太少,限制統計力,產生
2
型誤差
(type 2 errors)
。
3.
排除了極嚴重憂鬱症病患進入研究,因而降低電療的療效,影響結果的判讀。
(
文
/
精神部主任張義宗醫師
)
參考文獻:
Treatment-resistant Bipolar depression
: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versus algorithm-based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Am J Psychiatry 2015
最後更新日期:105.05.25
檔案下載:
難治型躁鬱症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