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網站導覽
:::
:::
衛教專區 > 辯證行為治療在邊緣性人格疾患之應用
辯證行為治療(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簡稱為
DBT
)是一種基礎深厚的認知行為療法,原本是為了有慢性自殺傾向的邊緣性人格疾患(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簡稱為
BPD
)患者而發展出來的治療,該模式結合個別心理治療、團體技巧訓練、電話輔導及治療師諮詢團隊;
DBT
是第一個藉由對照試驗證明對
BPD
患者有效的心理療法。多種臨床試驗顯示
DBT
不只對
BPD
患者有療效,對許多疾病與問題都有幫助,包括缺乏情緒控制和過度控制,以及相關的認知行為模式。此外,愈來愈多研究指出,單是這些技巧訓練,對於有酗酒問題、自殺者的家人、家庭暴力受害者等許多族群,都是很有效的處遇技巧。
DBT
是立基於辯證(
dialectics
)的世界觀,對於現實與人類行為本質的辯證觀點有三個主要特徵,第一,辯證強調現實的基本相關性或整體性;第二,現實並非靜止的,是由內在相對的力量所構成。個案常常要面對三種對立的兩極(
polarities
),包括:
(1).
個案需要接納自己,同時又需要改變自己;
(2).
個案需要變得更有能力,而一旦他們變得更有能力又會失去某些東西;
(3)
個案一方面需要維持個人的完整性,承認自己的困難,另一方面也需要學習新技巧,進而超越個人的痛苦。第三,辯證的特徵是假設現實的本質是歷程與改變,而非內容或結構,它說明了個人與環境都不斷在變動,因此治療的重點並非提供一個穩定、一致的環境,而是要幫助個案更容易接受改變。
許多的心理衛生問題,都源於情緒調節(
emotion regulation
)、衝動控制(
impulse control
)、人際關係(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與自我形象(
self -image
)的不穩定模式,這些都與情緒失調(
emotion dysregulation
)有關。
DBT
技巧訓練的整體目標在於幫助個人改變與生活問題相關的行為、情緒、思考及人際模式。
情緒是人際互動的重要媒介,但是並非每個情緒都能讓人欣然接受,辯證行為治療技巧能夠有效調節情緒,幫助深受情緒困擾的人們,迎向更自由、更有價值的新人生。
(
文
/
臨床心理科潘威富主任
)
最後更新日期:105.11.23
檔案下載:
辯證行為治療在邊緣性人格疾患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