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網站導覽
:::
:::
衛教專區 > 健康促進-體適能與職能治療
精神疾病患者會因負性症狀以及藥物副作用的影響,造成體力或心肺功能欠佳的狀況,有些患者連基本日常生活功能如洗澡、上下樓梯
…
等都會感到疲累不適。「體適能」是身體適應生活、運動與環境的綜合能力,一般檢測項目包含身體組成、柔軟度、肌力及肌耐力、心肺耐力。體適能依年齡及性別而有不同標準,依教育部目前推廣的體適能檢測方式如下:
*
身體組成:身體質量指數
(BMI)
,
BMI=
體重
(
公斤
)
÷身高
(
公尺
)
的平方數。
*
柔軟度:坐姿體前彎的伸展量,測肢體伸展的能力。
*
肌力及肌耐力:一分鐘仰臥起坐的次數,測量腹部肌肉群的肌力與肌耐力。
*
心肺耐力:
3
分鐘登階後的心搏數,以運動後心搏速率到回覆正常跳動頻率所需時間的差距作為判斷的標準。
職能治療運用「有目的的活動」為治療媒介,促進個人日常生活、學業、工作與休閒各方面功能的發展、維持或重建。針對精神疾病患者常出現的低動機、缺乏活力、體能衰退
…
等負性症狀,職能治療師會針對每位個案不同的需求,規劃個別化的活動,如:走路、慢跑、投籃、躲避球競賽、拔河競賽
…
等。目前於本院內,除每日早上的早操與固定時段的球類運動、全院體適能競賽,另於慢性病房持續進行每週
3
次以上、每次
15
分鐘的走路運動,鼓勵並提升個案參與體能活動的動機,漸進增加個案的活動量與運動的規律性。透過適切的體適能訓練,能改善個人的健康體適能,是在社區中穩定生活重要的一環。
(
文
/
江旻娟職能治療師
)
最後更新日期:106.07.21
檔案下載:
健康促進-體適能與職能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