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憂鬱症』,就是時常感到情緒鬱悶,提不起勁,甚至失眠、食慾不振,對日常的活動、工作失去興趣,覺得自己很沒用,是別人的負擔,有時甚至想自殺解脫。上述症狀若持續兩週以上就可以稱為憂鬱期。
★一、罹患憂鬱症之原因:
(一)生理因素:
1.內分泌:體內的腎上腺素、血清素)調節失調。
2.遺傳:也會造成憂鬱症。
3.藥物影響:藥物的使用不當也會引起憂鬱症(如酒精、藥物) 。
(二)心理因素:自我要求過高的強迫性格者,也是憂鬱的好發族群。
(三)社會因素:可分為環境變化和心理變化及認知、價值觀三種。
★二、憂鬱症患者會出現哪些症狀:
(一)情緒方面:鬱悶、悲哀、不快樂、缺乏興趣、煩躁、不安、易怒。
(二)認知及思想方面:悲觀、無助、無望、記憶力減退、注意力無法集中、沒有信心、自責、自殺意念、思考遲緩、罪惡感。
(三)生理方面:性慾降低、食慾增加或減少、體力降低、疲勞、失眠等。
(四)行為方面:說話少、動作速度慢、僵呆或激躁、甚至有自殺的行為。
★三、憂鬱症之治療:
(一)藥物治療:抗憂鬱症藥物需連續服用2~3週才有較明顯之效果。
(二)電震動治療:就是俗稱『電擊療法』,能很成功地治療嚴重的憂鬱症,可以說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三)心理治療:抒發情緒與心理困擾,減緩憂鬱症導致不適與心路歷程。
(四)團體治療:獲得支持與建議,改善心理困擾,恢復生活動力。
(五)行為治療:透過簡易可行的技巧來緩解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