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網站導覽
:::
:::
衛教專區 > 認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
以下簡稱
ADHD)
為孩童常見神經發展疾病,診斷標準分為不專注與過動兩類徵狀,任一類徵狀中至少出現六項,且持續六個月以上。這些徵狀必須是考量發展層級下所呈現出的不適當表現,且同時對社交或學業/職業活動產生直接的負面影響。[註:十七歲(含)以上之青年或成年人,則須至少符合五項徵狀。],以下分別列出兩類徵狀表現:
1.
不專注(
Inattention
)徵狀
(1)
經常無法關注細節或對學校功課、工作或其它活動中
粗心
犯錯。
(2)
經常
無法持續地專注
在從事之任務或遊戲活動。
(3)
經常有
聽而不聞
的現象。
(4)
常常
無法聽從指示
,因而無法完成學校功課、雜務或任內該完成的責任。
(5)
對組織任務或活動有困難。
(6)
常常逃避、厭惡或是抗拒從事須長期持續專注的工作。(例如:學校功課或家庭作業)
(7)
經常
遺失
工作或活動的必要物品。
(8)
經常容易因外界刺激而
分心
。
(9)
容易忘記
該做的例行公事。(例如:經常忘記定鬧鐘、餵食寵物或是期的約會)
2.
過動及衝動(
Hyperactivity and Impulsivity
)徵狀
(1)
經常
坐立不安
,不是手腳動來動去,就是身體在座位上不停扭動。
(2)
經常在需要保持坐在位子上的情形下
離開座位
。
(3)
經常在不適當情境下過度
跑來跑去
/
爬上爬下
。(青年
/
成年人可能會自我克制,但會焦躁不安)
(4)
經常
不能安靜
的玩或從事靜態的休閒活動。
(5)
經常蓄勢待發般的參與活動,彷彿裝上
馬達
一般
停不下來
。
(6)
經常
多話
。
(7)
經常在問題還沒說完前,就急著要把答案講出來。
(8)
參與活動或遊戲時,經常
無法
輪流或
等待
。
(9)
常常
打斷或干擾
他人。(例如:擅自插入別人的對話或遊戲)。
如以上所述,罹患此症之孩童,容易因症狀影響人際關係及學業表現,並增加親職教養壓力及教師教學負擔。本院提供兒青科醫師門診諮詢、職能
/
心理評估和治療等服務,職能治療師會於醫師轉介後,經過全面性的發展評估分析孩童功能表現,
設計治療性團體活動,以遊戲的形式促進孩童主動參與,
以改善孩童問題行為及促進其發揮最大潛能,進而提升生活功能及適應力,並利用臨床實務經驗累積的介入策略與技巧提供家長居家活動和親子互動建議。此外,本院承辦衛福部
109
年度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衛教推廣計畫,開辦一系列衛教推廣活動,包含親職講座、教師研習、巡迴演講與支持團體等。提供親職講座使
ADHD
孩童之教師及家長認識正確的疾病知識,了解某些問題行為是神經發展狀況導致而非不當教養造成,藉由親子團體讓家長認識如何幫助孩童從遊戲中學習,並透過家長支持團體給予情緒調適和紓壓技巧以減輕親師壓力及負面影響。
歡迎掃描
QR code
加入
FB
粉專以即時獲得活動資訊!
(
文
/
陳冠臻職能師
)
最後更新日期:109.12.01